为落实“百千万工程”,助力广东荔枝产业培养“新农人”,7月6日至8日,广东财经大学齐“新”协“荔”实践团在陈迪老师的带领下炒股开户平台,到茂名市根子镇、林头镇这两个荔枝主产区,开展暑期“百千万工程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围绕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和“新农人”成长,通过走访农户、调研企业、和政府座谈,详细了解产业情况,想找到帮“新农人”、让荔枝产业更好发展的办法。
到田头看看:听“新农人”说种荔枝的事
荔枝产业是茂名农民挣钱的重要产业,“新农人”的加入给产业带来了新活力。7月6日,实践团第一站到了根子镇大福田村,和荔枝种植能手温桂聊了聊。温桂种了十几年荔枝,他拿着自家产的白糖罂给队员们看,说:“种荔枝不光要下力气,还得懂技术。比如什么时候施肥、怎么防病虫害,都有讲究。”他还讲了自己怎么找销路,怎么用政府的扶持政策扩大种植规模,让队员们直观了解到“新农人”的真实情况。
之后,实践团拜访了柏桥村党员干部何怡高,他指着村口的冷链车说:“现在荔枝不愁卖,但冷链物流成本太高,一斤荔枝光运费就占了不少利润。要是能有更便宜的冷链技术,或者政府给点补贴,那就好了。”
7日,在林头镇赤岭村村委会的支持下,实践团走进了村里的荔枝园。村干部程海江蹲在一棵老荔枝树下,给队员们演示怎么剪枝:“这些老品种结果少、价钱低,我们就把枝条锯掉,接上妃子笑、白糖罂的新枝,三年就能丰产。”旁边几户种植户也围过来说,现在大家都学着换品种,还想凑钱建个合作社,统一施肥、统一卖,这样能卖个好价钱。实践队发现,大家都觉得改品种、抱成团是让荔枝产业变好的关键。
去企业瞧瞧:看科技怎么帮荔枝产业提质
6日下午,实践队走访了林头镇加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。公司院子里停着两架无人机,负责人徐木胜指着无人机说:“以前雇人打药,一亩地要花50块,还慢。现在用无人机,一亩地只要20块,一天能喷100多亩。”他还带队员们看了新引进的荔枝品种,“这是和农科院合作培育的,果子大、甜度高,市场价能贵三成。”队员们看到,科技确实让种荔枝变得更轻松、更赚钱了。
和政府聊聊:一起想让荔枝产业走得稳的办法
8日,实践团在林头镇政府开了个座谈会,和镇团委书记杨珊珊及几位荔枝专家交流。杨书记说:“现在我们这儿,十户有八户会用无人机打药,线上卖荔枝的也越来越多,光直播带货就占了销量的八成。”她还拿出一些印着荔枝图案的笔记本、钥匙扣说:“我们搞了荔枝文化节,做了这些小物件,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茂名荔枝。”专家们补充说,现在还推了“荔枝保险”,要是遇到天灾减产,农户能拿到赔偿,心里踏实多了。这些办法,都是为了让荔枝产业能长久发展。
这次茂名之行,广东财经大学的学子们实实在在帮着“新农人”想办法。未来,实践团会继续关注荔枝产业和“新农人”的情况,当好“百千万工程”的青年先锋,多找些好办法,为广东乡村振兴出份力,让荔枝产业更兴旺,让“新农人”的日子更红火。
南方+记者 欧阳胜勇
通讯员 张雅晴炒股开户平台
开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